索引号: 13570002/2008-01519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双桥区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08-05-21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双桥区农牧局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安排
2008-05-21 09时14分浏览次数:

2007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及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以建设绿色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为发展方向,大力实施农业“四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牧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今年我局通过各种工作措施的落实,在局部受灾的情况下,农民持续增收,全区农牧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

1、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其中玉米2.5万亩、水稻0.2万亩、其他作物0.5万亩,预计粮食产量达到1.3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100%;

2、蔬菜播种面积2.8万亩,预计蔬菜产量达到14.2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100%;

3、蔬菜新品种推广0.8万亩,组织农民技术培训10期,参加培训800余人次;

4、增加中草药种植400亩,新增家居旅游户100户,总计达到400户;

5、牛饲养量0.615万头,完成全年任务的103%;存栏0.35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06万头),完成全年任务的103%;出栏0.265万头,完成全年任务的101%;

6、猪饲养量13.03万头,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存栏6.25万头,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出栏6.78万头,完成全年任务的101%;

7、羊饲养量1.52万只,完成全年任务的103%;存栏0.62万只,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出栏0.9万只,完成全年任务的103%;

8、禽饲养量21.15万只,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存栏11.95万只,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出栏9.2万只,完成全年任务的101%;

9、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为0.86万吨、0.26万吨、0.065万吨、0.044万吨,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1%、104%、108%、100%。

二、主要工作

(一)、农业工作

2007年我局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推广示范新技术、落实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加强科技进村入户,将我区农业向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方向转化和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大设施菜建设力度,年内新建温室700亩,改建旧式日光温室500多亩;示范推广温室滴灌节水技术50亩,陆地喷灌滴灌技术100亩,给农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积极引导,大力支持,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现全区有农民合作协会 3个(蔬菜种植协会、养猪协会、养鸡协会),参加协会人数达到200多人,带动农户2000多户,辐射带动我区蔬菜、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建设绿色新农村注入了强劲动力,逐渐为我区形成 “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础;三是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年共建“三位一体”(改厕、改圈、改厨)沼气池1467个,使用率和产气率达90%以上,同时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在下栅子村选择6户蔬菜温室做试点,利用沼渣、沼液进行蔬菜种植,探索绿色增收的新途径;四是加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高效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建设,以冯营子镇下栅子村绿色蔬菜种植园和大石庙镇秋窝村五味子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契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无公害蔬菜种植18000多亩,中草药等高效农业种植1500亩,促进全区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五是推进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工作,年内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抽检蔬菜15个品种400多公斤,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9%,保障了蔬菜食品安全。同时加强了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工作,力争为京、津地区多提供优质安全的蔬菜食品,促进全区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二)畜牧水产工作

2007年我区畜牧工作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的逐步加大、小区建设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全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型畜牧业向外向型畜牧业转变,畜牧业收入占农业平均收入的40%,基本实现了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养殖小区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对养殖小区统一畜禽品种,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疫病防治,在生产管理上,帮助企业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方式,提高小区规范化建设;在饲养环境上,进行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设,促进小区建设向畜、沼、菜三位一体的标准化生态农业格局发展并优化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带动全区养殖小区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二是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年初制定我区引进推广畜牧新品种、新技术计划和工作措施、鼓励制度,重点引进了具有市场竞争力强、产蛋量高、抗病能力强等优良性能蛋鸡新品种3个(农大三号、海兰灰、罗曼褐) 30000多只,分别在冯营子镇石门子村和郭营子村进行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带动作用;三是以双峰寺双凤养鸡场为示点,与市桑蚕研究所联合推广桑叶养鸡实用技术,该技术是全国首例,无公害产地认证和相关技术鉴定已上报省农业厅,该技术的推广将带动该地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带动全区畜牧业发展;四是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全区1831头能繁母猪(五个镇987头;双峰寺镇、东、西营村844头)按照每头能繁母猪补贴50元的标准,共发放补贴金额49350元,同时对157户453头能繁母猪上了保险,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保障了肉食品市场的供应,为扩大畜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按照“防、检、监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抓好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均达到100%,保持了全区安全无疫的好形势,保障全区畜牧业健康发展;六是畜牧水产实用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组织培训了生猪饲养、柴鸡放养、水产养殖、标准化养殖技术等知识培训4次,培训农民878人,发放明白纸3700余张,入户指导35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项目工作

1、现正在实施,确保年底完工的项目三个,共完成投资680.6万元:

(1)《2006年双桥区沼气新建国债项目》,总投资440.1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17.36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9.34万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了沼气池的主体工程建设,建池成功率100%,使用率和产气率达90%以上,现该工程正在进行扫尾,2008年春季验收。

(2)《河北省动物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90万元,争取国家投资65万元,已由农业部批复,省里已统一购置动物防疫及扑杀、数据采集等仪器设备,年底项目可落实完成。

(3)《双桥区2007年度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5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9万元、投工投劳折款31.5万元,项目建设已全部完工,年底验收。

2、2007年区级分三年实施,重点农业项目四个:

(1)、《双桥区肉牛场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2006-2008年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700万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300万元,新建圈舍4000平方米,购置设备12台(套),肉牛存栏达到1800头。

(2)、《双桥奶业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后,奶牛存栏700头,日产鲜奶7000公斤,借助大学城建设,解决大学城及市区供奶,2006-2008年在冯营子镇实施建设。现累计完成投资700万元,今年完成投资300万元,对养殖场地进行了扩建和购置加工、青贮食品设备,奶牛存栏达到360头。

(3)、《双桥区休闲渔业项目》,总投资90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50万元、地方和农民自筹750万元; 2006-2008年实施。建设地点:冯营子镇砖瓦窑村、三道弯村,建设规模:新建和改建标准鱼池550亩,配套设施用地450亩, 2006年以前投资375万元,已有水面275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100亩。现累计完成投资675万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300万元,新建鱼池100亩,建设配套基础设施20亩,购买鱼苗7500公斤,饲料3万公斤。

(4)、《双桥区禽类(牛羊)屠宰加工厂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项目投资单位冯营子村;2007-2008年在冯营子镇实施,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双桥区没有专门禽类定点屠宰场的空白,使全区禽类屠宰集中管理,合理分布,有效保障禽类产品上市安全。目前已开始平整场地,2008年6月建成投产。

3、2007年上报省厅农业部已批复的项目一个:

《双桥区2008年沼气新建国债项目》,总投资415.5万元,争取国债资金120.9万元,已由农业厅批复上报国家农业部。

4、2007年已上报省厅的项目四个:

(1)《双桥区2008年畜牧养殖厂沼气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25万元。

(2)《双桥区疫苗贮备库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80万,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建设地点:大石庙,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的预防、控治和扑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动物疫病,保护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双桥区水产批发市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50万元,市场融资150万元,建设地点:水泉沟镇,预计明年实施,建成后将规范全区水产市场和保障市民食用放心水产品。

(4)、《双桥区活畜贮备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争取社会和经营户融资200万元,当地自筹300万元,建设地点:双峰寺镇、大石庙镇,建设总规模:蛋鸡存栏10万只,禽蛋年产量900吨,基础设施建设15000平方米;生猪存栏5000头,年出栏20000头。

(四)农经和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一是进一步开展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工作,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我区3个镇(冯营子、水泉沟、双峰寺)34个村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二是对全区67 个行政村(闫营子村未审,帐在市里审计)进行了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重点审计了各村的帐目和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总金额709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63万元,针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防止农村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落实农村报刊订阅“限额”制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全区行政村都设置了公示栏和举报电话,凡向农民收取的费用,都向村民全部公开,坚决杜绝涉农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四是完成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为了真实、准确、及时的统计好各项农村经济指标,我们按照上级的安排和部署,完成了2007年全区农村收益分配情况的统计、汇总工作,并及时的分析情况、上报情况,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五是组织主要农资经销商备足农资产品。今年共备优质种子48.5吨、农药6.4吨、化肥168吨、农家肥150万吨、农膜40吨,确保了农资产品供应充足;六是采取经常性检查、群众举报等有效形式,加大农资市场清查力度,查处假冒伪劣种子0.2吨,农药35瓶(袋),查处违法案件 15起,净化了农资市场、杜绝了坑农、害农事件发生,有效地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扶贫工作

今年是扶贫开发第二阶段的第三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转向第二批6个重点村,结合省对非重点县区扶贫政策的调整,我区一是通过以村为单位,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对象,进行扶贫贷款贴息,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目前已完成2006年扶贫贷款贴息项目, 共补贴9个贫困村130多贫困户,补贴贷款利息12万元。二是通过筛选,组织适龄青年参加扶贫部门组织的多种技能长期或短期培训班120人,结业后定向输出技能型劳务人才,增加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三是积极组织市直部门对口帮扶工作,2007年共帮扶人饮等资金8.3万元;四是正在积极争取2007年扶贫资金10万元,目前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到市财政局,等待批复。

三、我局分担的六项民心工程

按照区政府“十项民心工程”总体方案,我局从全区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全区种植、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切实把各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涉及到我局的民心工程六项:

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利用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2万元,对70多户贫困户进行养殖、种植、运输、加工等方面提供自主创业资金扶持,有效的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二是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在全区选择60户作为农民负担监测户,对我区的农民负担情况进行常年监测,经监测没有发生农民负担案件。三是推进科技服务进村入户方面,建设完成农业示范园2处,即:占地100亩的五味子科技示范园和核心占地400亩的绿色蔬菜种植园;举办培训班6期,聘请市蔬菜和畜牧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农民1300人次,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四是富民增收工程,现已全部完成了沼气池的主体工程建设,建设“三位一体”(改厕、改圈、改厨)沼气池1467个,使用率和产气率达90%以上。五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方面,我区的春、秋两季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畜禽挂标率、持证率均达到100%,全区没有发生疫情,保障了我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六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工作,我局防疫、检疫监督及农业执法人员联合有关部门,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场所,长期进行巡回监督检查,保障我区的食品安全工作的落实。

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化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我局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年初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根据局领导班子的工作分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目标逐一分解,明确责任站室和责任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扎实工作同时,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重要讲话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领会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加强作风建设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工作机制的落实,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推动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杜绝了各种不正之风的发生。我们在认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同时,按照区委、区政府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整顿行风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加强学习,提高执法水平,提升队伍素质;积极聘请社会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增强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并进一步完善考勤制度、重大事项汇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学习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等工作机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局机关效能制度体系,实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从根本上保证局机关工作的高效能。经过努力,使我局在转变职能,端正工作作风,提高执政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五、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转、办、促”主题教育活动

按照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学讲话、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的文件要求,我局一是以各站室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承德慰问调研时重要指示精神、《公务员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区委周书记全区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形成遵章守纪、顾全大局的优良作风,切实把干部作风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二是组织局农艺师、畜牧兽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农民最关心的中草药、陆地菜、错季菜、温室菜的生产技术和畜禽饲养、防疫及传染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举办科技培训班,培训农民1300多人次,向农民群众发放科技宣传资料6300多份,光盘500多张,接受群众咨询150余人次,使农民群众掌握了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提高了我区农业科技覆盖率。通过开展此次教育活动,全局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新的增强,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有了新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工作业绩有了新的突破,办事流程更加顺畅,为我局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存在问题

1、受地域环境和地理特征影响,农、牧、水产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受到制约,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2、村级财务代理制得不到落实,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跟不上,审计督导职能没有充分发挥,为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隐患。

3、村级动物防疫协防员队伍建设工作得不到落实,招聘动物协防员工作进展缓慢,不能全面开展防疫工作。

4、目前全区没有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科技进村入户工作落实不完善,按照国务院、省、市文件要求,需在全区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和跨镇设置的区域站,并配备农技推广人员,但此项工作还没有落实。

5、我区地处市中心区,农业人口占市区人口的4分之一,但农牧业技术推广方面没有经费投入,使全区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绿色增收工程”、科技进村入户等工作开展困难,工作得不到落实,与国家、省、市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各项工作亟需完善。

七、2008年工作指导思想及要点

2008年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依托项目发展产业、依托科技增加效益、依托市场带动农牧业生产,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富民增收为己任,以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目的,强化服务、优化结构、增加投入、夯实基础,不断以发展高效、观光农业业为突破,改善双桥农业的陈旧模式,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在2007年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科学分工。将08年重点工作进行分解,明确工作目标,制定计划,落实领导责任制,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增强素质,提高效能。对全局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3、深入基层,完善服务。完善科技进村服务站,加强科技进村入户力度,充分农民技术员作用,做好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4、推广技术,强化培训。提高全区农民科技素质。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科技讲座、发放科技“明白纸”和科技书刊等多种形式,开展好农业技术培训。在抓好农民普训的同时,重点培训农民科技骨干、科技种植大户等,使全区农业科技覆盖率达到90%。

5、落实项目,增加投入。科学谋划项目,落实重点农业项目,以项目工作为带动,加大对农业投入力度,以此推动引导农民向全区农牧业增加投入,扩大产业经营规模。

6、培育亮点,创新特色。结合区域优势,突出产业特色,落实惠农政策,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培育农牧业工作新亮点,并加以总结、宣传和推广,带动全区特色农牧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农业工作

1、充分发挥双桥区位优势,围绕市区消费市场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设施蔬菜面积。计划发展错季菜500亩、设施菜400亩、蔬菜新品种技术推广1.5万亩、推广优质专用玉米配套栽培技术7000亩;

2、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计划组织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班15期,科技下乡活动15次。

3、继续推广利用沼渣、沼液进行温室蔬菜种植,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蔬菜的病虫害发生,在全区全面推广公害蔬菜种植。

4、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

5、配合新农村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6、抓好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抓好绿色蔬菜种植园和五味子科技示范园,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7、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继续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工作,为我区的农业生产起到了保架护航的作用。

(2)、畜牧水产工作

1、继续加强结构调整。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育,积极培育和引进市场竞争力强、效益高、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优化品种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家畜、家禽的品种质量,增加养殖效益。

2、抓好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继续搞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及我市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

3、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加大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壮大企业的自身实力提高养殖规模,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4、继续做好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力度,做好畜禽免疫注射和消毒灭源工作,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均达到100%,确保我区不出现疫情。

5、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发放科技宣传资料、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养殖户进行科技培训。重点培训良种引进、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

6、推动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畜牧业市场竞争力。

7、以名城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观光型休闲渔业,促进畜牧业多元化发展。

(3)、放心食品安全稳定工作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动物检疫监督条例》、《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条例》和肉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广大经营户合法经营的意识和消费者科学消费及自我保护意识。

2、监督执法人员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市(区)肉食品市场、肉食摊位、大型超市、熟食加工场、熟食销售摊点、冷库市场等重点区域,长期进行巡回监督检查,保障我区的肉食品安全。

3、加大冷藏动物产品的管理和检疫工作力度,对冷藏动物产品的检疫要做到市场不漏户、经营户不漏产品。

4、严格把关,确保屠宰检疫到位,做到有宰必检,不漏检,不误检,保证屠宰动物受检率和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5、加强畜牧水产业执法工作。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认真做好种畜禽、兽药、饲料、动物防疫、渔政的监督管理工作。

(4)、项目工作

1、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项目申报工作,以项目增投入、促发展;

2、在2007年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工;

3、重点抓好2008年沼气新建国债项目、肉牛场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双桥奶业基地建设项目、禽类(牛羊)屠宰加工厂项目、水产批发市场等重点项目的工作进程。

4、根据区情,研究好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项目投资方向和政策,科学谋划好新的、符合区情的、可行性高的农牧渔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