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70002/2008-01962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双桥区政府办 |
成文日期: 2008-05-21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双桥区草原防火预案
第一 总则
一、为快速有效地扑救草原火灾,根据《草原防火条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备方案。
二、扑救草原火灾属于紧急抢险性质,一旦发生草原火灾,周密组织是决战决胜的重要环节。
三、按照草原火灾发生的地点及种类和扑救任务,区级草原防火指挥部对下列情况按火灾予以处理,实行区防火指挥部接管,并协调组织督查基层进行指挥扑救。
1、 火场跨越区、镇级行政界限的:
2、 火势凶猛当地无力扑救,需要支援协调的
3、 发生在一级火险区,对大面积草原构成威胁的
4、 发生在防火重点部位,对人身、财产构成威胁的
第二 扑火准备
四、按照区草原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现分工如下:
1、区卫生局负责医疗救护工作,协调医疗卫生部门派救护队到现场,做好伤员的救护和药品的准备。
2、区武装部负责组织调动住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及辖区内的预备役民兵,及时赶赴火灾现场,尽快分期分批投入扑火救灾中。
3、区财政局负责扑火救灾经费筹措,保证救灾所需。
4、区民政局负责灾民的安置工作。
5、区发展改革局负责后勤食品物资供应工作。
6、双桥公安分局协调公安部门负责火灾现场的保卫、治安秩序的维持和疏导交通工作。
7、双桥区林区治安派出所负责火灾的调查和查处工作。
8、区政府办负责宣传报道工作。
五、扑救草原火灾指挥系统。区域扑救草原火灾,实行三级扑救指挥建制,即区指挥部------前线指挥部(设火场总指挥)------分队指挥员。
六、扑火工具和人员调动。根据火灾发生地的具体情况,出现草原火灾后,就近调动扑火队伍和扑火物资、扑火机具等。
扑火梯队的划分
第一梯队:第一时间以风力灭火机为主体,狮子沟林场,双桥区草原防扑火大队。
第二梯队:以当地青壮年劳力和机关干部职工组成的扑火队。
第三梯队:以区人武部组织预备役民兵组成扑火队或解放军部队、武警部队。
七、通讯系统
区指挥部与火场指挥部之间的通讯以有线电话为主,移动电话和基地站对讲机为辅。在防火戒严期和遇有草原火灾时,有线电话、移动电话24小时值班和开机,确保防火信息通讯畅通。
以上准备工作以现有的扑火队、救护组、侦破组、后勤供应组、保卫组组成等。由专人负责,有任务的单位应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 处理程序
八、双桥区防火办接到火情报告后,值班人员应同时了解火场的基本情况(起火地点、时间、林分状况、火势强弱、现场扑救情况等),立即向主任报告,由主任向副总指挥、总指挥报告,并同时报市防火办。由总指挥派前线指挥长,成员单位责任人到场待命。
九、前线指挥长与区防火办赶赴火情发生地,与当地分指挥部组成前线扑救指挥部,并根据火场情况,提出扑救方案(包括调动机动扑火队人数、机具等),经总指挥批准后,由前线指挥长统一协调调度,组织实施。
第四 现场指挥扑救
十、前线指挥部根据火场情况,确定成立各专业组。
1、指挥组:准确掌握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扑火情况,并根据火场实际,制定和调整扑救方案,统一组织和调动扑火力量。及时提供扑火救灾食品和物资供应计划。
2、后勤组:按照供应计划,就近确定物资供应单位(食品、油料、扑火人员驻地等),及时组织物资,保证供应和扑火人员驻地的安排。
3、医疗救护组: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伤员抢救护理工作。
4、保卫组:负责火灾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扑火现场治安秩序的维护和前线指挥部的安全。
5、案件调查组:负责查清火因和肇事人的查找与取证工作。
十一、指挥组由一人任火场总指挥,火场总指挥佩戴红色胸牌进入岗位,到达现场后要了解清火情,根据各种因素分析判断火场的发展趋势,随时调整扑火方案,确定调动兵力种类、数量,部署各扑火队的扑火作战行动。视火场情况,应粗略绘制草图,向前线指挥部和区指挥部报告。
十二、分队指挥员由参战单位领导担任,统一编号,在火场总指挥的调动下,到达指定扑火地段,投入扑救工作。
十三、扑火兵力来源
1、以狮子沟林场扑火队和当地扑火力量为主,相邻扑火力量为辅,优先调动火灾发生地的扑火力量。
2、按照“全力以赴,确保重点”的原则,在火情紧急的情况下,可就近调动相邻分指挥部的扑火力量,必要时,经市、区武装部批准,可动用部队。
3、调动扑火兵力的顺序是专业扑火队------半专业扑火队群众------民兵------部队。
十四、扑火战术的确定
1、火焰高度在0.5米以下,火势弱,蔓延缓慢,风速不大(3级以下),火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同时使用一、二、三梯队,将人员分散布置在较大地段火线上,同时展开扑救。
2、火焰高度在0.5---1.5米,分段扑灭,扑火兵力应相对集中,以分队为单位,分别承担一定地段灭火任务,风力灭火机成组编队,持二号工具扑火队员以10人以上为一组,杜绝分散用兵,独立扑火。
3、火焰高度在1.5---3米,火势较强,蔓延迅速,火线突变性强,集中扑火,以成组风力灭火机群突击扑灭火头,集中二号扑火工具扑灭向外扩张较快的火线。放开上山火,应用主要机具守住山脊边缘,把火控制在山脊边沿下部,但不得打迎风火。下山火、沟塘、曼甸应集中力量优先从两侧控制火势发展较快的火头,避开火峰,禁止迎头扑打。
4、火焰高度在3----4米,应采取阻隔法阻止大火蔓延。这时应立即组织扑火突击队,突击打防火隔离带。根据火势前进的方向、速度和完成隔离带所需要的时间,确定防火隔离带的位置,充分利用河流、林间小路、林中空地、防火线等天然屏障连接成封闭式网状,控制火势的发展。待火势减弱后,将火扑灭。
十五、火场清理。“打清结合”是预防隐火复燃的有效方法。在扑火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在第一、二梯队扑灭明火时,第三梯队可开始进行清理工作,采用扑打、水浇、土埋、脚踏和搬移方法消灭一切明火、暗火。面积较小的火场实行一次清理,面积较大的火场,首先沿火线清理,然后沿四周向内清理。有必要时应组织人员进行二次或多次清理,彻底消灭复燃火,火场清理的重点是林地内的站杆、倒木、采伐残留物、树根、蚂蚁窝、草塘的塔头、草场的牛马粪便等。
十六、火场移交。消灭一切明火、暗火后按林地权属,移交给当地政府或草原防火分指挥部进行火场看护,管护时间由区指挥部定,看护人员必须尽职尽责,防止复燃,在看护期内发生复燃,将逐级追究责任。
第五 后期处理
十七、火场自救
1、当遇大火袭来时,可就近凭河溪、道路、铁路、隔离带等躲避,如无此条件,在逆风条件下可组织打迎面火,然后命令扑火队员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窒息。
2、当受火袭击又来不及点火解围时,应组织跨越火线解围。先用衣服蒙住头部,动作要迅速,一口气冲出火线。撤离到已经过火、植被矮小、行走方便的地段。
十八、火场救护
在扑救草原火灾中的后方指挥部,要组织医务人员赶赴火场,进行防疫、伤病救护、医疗与伤员护送工作,对在扑救草原火灾中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火场休克、外伤出血、骨折、毒蛇咬伤、火场中暑等受伤人员,应及时进行救护和治疗,如需要入院治疗的,及时护送下山,确保人身生命安全。
十九、后期处理
1、善后处理。在扑火救灾的同时,做好案件的查处工作和林区治安秩序的维护工作。
2、总结:包括扑火的时间和过程,扑火兵力使用、运用的机具物资和其他人力等概况;指挥员战略战术的运用决策,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指挥员的体会;草原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应汲取的教训,改进的建议;在扑火工作中涌现战斗集体和模范人物等。
二十、材料的整理
整个火灾指挥过程,火场勘察,肇事处理等一律整理成卷,归档保存。
2005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