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常会造成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大范围聚集或暴发。主要由肠道病毒 70 型(Enterovirus type 70, EV70)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 组24型变种(CA24v)引起,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该病。
起病急、症状明显、潜伏期短
属自限性疾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潜伏期短,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发病两周后传染性最强;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一般可在 2~3 周痊愈,病后免疫持久性差,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
传播方式多样,主要为接触传播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或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关键在预防
★ 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强化晨检制度,工厂等集体机构要建立健康检视制度。一旦发现病人,应要求病人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特别提醒
● 病人病后 7~10 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 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病人用完后要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
● 一般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等方式,进行该病的群体预防。
● 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