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健康科普】狂犬病暴露后,应立即就医处置!
2024-06-18 17时14分浏览次数:

最近

一名3岁男孩被狗咬伤

虽然紧急打了狂犬病疫苗

但还是在18天后不幸离世的悲剧

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人们在表达悲伤的同时

不禁要问

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会得狂犬病呢?

狂犬疫苗该怎么打呢?

网传“十日观察法”科学吗?

南京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蒋学友

为你详细介绍


01

为什么疫苗无法确保

100%阻断病毒感染

无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疫苗,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阻断病毒感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人体后能立刻生效,产生保护。但保护并非“绝对的”,病毒是否会让人发病,也要看病毒的数量及离脑神经的距离等因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外源性的抗体,起效快,持续时间短,主要作用是为狂犬病疫苗起效前提供保护,它的浓度在肌肉注射的局部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分布到人体全身会被稀释,浓度并不高,如果病毒浓度高,那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完全抑制住病毒。

反观狂犬病疫苗,打进去要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起效慢,一般接种首剂狂犬病疫苗后7天部分人群产生有效浓度的抗体,14天绝大多数人能产生有效浓度的抗体,28天打完全程疫苗才能产生更持久更高浓度的抗体


02

按标准打完疫苗

才能产生足够抗体


蒋学友解释,目前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有两种程序,效果等同。

一种是“5针免疫程序”,即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另一种是“‘2-1-1’免疫程序”,即于 0 天注射狂犬病疫苗 2 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 1 剂次),第 7、21 天各注射 1 剂次,共注射 4 剂次。

为了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狂犬病疫苗必须按上述固定时间注射。“无论是采用哪种程序,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人群按照标准全部打完就会产生足够的抗体。没打完之前抗体的浓度可能会不够,保护作用不够就可能导致人发病。”蒋学友说。

蒋学友介绍,狂犬病病毒需要通过逆轴索运输,也就是说以伤口为起点,逐渐被转运进脑组织,从而致病。南阳3岁男孩面部、头部伤口较多,该位置离中枢神经很近,更容易发病,从而可能出现疫苗还未打完,孩子发病离世的悲剧。


03

“十日观察法”并不建议

咬伤后要立即就医处置

网上流传的“十日观察法”,即在开展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同时,观察10天看动物是否发病,再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打完后续狂犬病疫苗。蒋学友并不建议,而是认为哪怕动物没有发病,也一定要按照流程打完。

“因为有‘貌似健康’的动物,即它们携带病毒且具有传染性,但没有发病的表现。狂犬病具有潜伏期,每个动物的抵抗力不一样,那么发病的时间也不一样。曾经接诊的狂犬病案例中,发现有咬伤人的狗20多天才发病死亡,但被咬伤的患者在十几天时就有症状了。‘十日观察法’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但动物和人一样,也会存在很多病程长短各异的个例。哪怕真的大概率没有狂犬病风险,打完疫苗后会产生持久的免疫记忆,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再次出现狂犬病暴露的情形,只要于0天、3天各进行1剂次狂犬病疫苗加强接种就可以产生更快、更强的保护作用。”蒋学友说。


04

被动物咬伤,如何应急处理?


被动物咬伤后,有严格的处置措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显示,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级暴露者:


I级暴露者(接触或喂饲动物,或完好的皮肤被舔舐),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II级暴露者:


Ⅱ级暴露者(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Ⅱ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


III级暴露者:


Ⅲ级暴露者(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首次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Ⅱ级暴露者的伤口如果在头面部,或者患者免疫力低下、动物狂犬病风险系数高,那么需要和Ⅲ级暴露者一样,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蒋学友说。

夏季衣服单薄,是动物咬伤高峰期,如不慎被动物咬伤,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约15分钟,然后用碘伏或者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  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伤口,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接种疫苗。

来源:扬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