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70002/2024-06461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发布机构: 双桥区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24-10-10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对承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2024236号建议的答复
2024-07-12 14时56分浏览次数:

对承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2024236号建议的答复

 

赵佳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双桥区打造多式联运绿色供应链儿运输场景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双桥区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抓手,着力发展“交通+”融合模式,不断完善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新格局。大力推进内通外畅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高效打造绿色交通路网新模式。

一、紧抓区域优势,畅通城乡立体网格状交通“动脉”。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出行和产业需求为重点,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一方面,加强体制保障。积极谋划“四好农村路”建设,成立“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农村公路改造提升项目“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等,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对接省厅跑办专项资金,推进建设任务。近年来,累计总投资1.1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4389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建设122公里,安防工程50公里。2021年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大石庙镇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2023年双桥区农村公路路面优良率平均值为83.06%,其中优良中路总里程为147.062公里,优良中路率为93.09%,高于全省平均值90%。另一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做到事前提前谋划、事中培训检查、事后长效监管。通过与各镇、村了解农民出行难问题,共征集意见建议68条,纳入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项目规划。邀请村干部、知名人士110人次参与项目民主决策,研究建设程序和资金配套、资金争取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优化规划方案及路线,确保实施项目落地落实。2023年交通强省考核中,荣获第一名,为全区发展农村旅游、民宿、特色种养殖经济、物流研学提供了优质交通条件。

二、抢抓重大机遇,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强基础、促融合、抓提升,推动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客运服务、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不断优化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改善通行条件。一是早谋划,促改善。委托交通勘察设计院对已谋划的35条公路,总里程150公里路网规划进行完善,着力构建“三纵四横七连九通”交通路网体系建设。二是强建设,增效力。2024年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优化和完善,重点谋划了“1+2+3”特色项目:即1个民心工程:涉及3个镇6个村12.687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2个重点打造:重点打造两条“四好农村路”鸡冠山丹霞风景路、双峰寺上窝铺水库生态路;3个安防工程:水泉沟镇柳树底村、牛圈子沟下河套村、桲椤树村安防工程。三是除隐患,保安全。以创建“四好农村路”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道路生命安防工程。对全区50余公里农村公路设置波形护栏,修建挡墙、护坝6余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深抓功能定位,全力发展绿色多式联运新模式。围绕发展旅游、民宿、康养、快递等品牌服务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以路联景,发展“农村公路+旅游”模式。随着双峰寺镇上窝铺村公交车的通行,实现了镇村公交65条线路全覆盖“出门抬脚上车”从愿景变为现实。在方便百姓出门的同时,重点谋划修建改建一批特色农村路,为大石庙镇鸡冠山村鸡冠山风景区等几处景区周边道路全面改造提档升级,景区道路总里程22.2公里,全部为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不断构建全域旅游资源点公路网络。二是以路带产,发展“农村公路+民宿”模式。对鸡冠山村“山里见面”、双庙村“叁时壹宿”等7余处省级知名民宿门前道路全部硬化,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建设乡村交通风景线带动效应逐步显现,以路带产、以路促旅,路产结合,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三是以路富民,发展“农村公路+电商”模式。成立双桥区邮政业安全中心,大力推进基层快递网点建设,实现了农村物流区镇村46个三级节点168个基层快递网点的全覆盖。根据各镇产业布局情况,积极对接3家电商企业,以电商进村的形式,推进“农村公路+电商”的模式,寻找经济发展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同时,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物流运输企业加快传统能源重卡升级换代,实现新旧能源转换,全力打造绿色多式联运新模式。

 

 

承德市双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79